构建一起冤案,真的不是很难
2025-07-24 09:48:11
  • 0
  • 0
  • 0
  • 0

清朝光绪五年,社会风气是真的很乱。偷抢盗劫,时有发生。

河南镇平县有一王家,家境谈不上很好。适逢家里十多岁的儿子王树文要吃糖葫芦,当下从家里偷钱出来买。

让他想不到的是,事情很快被父亲发觉,当下就把他揍了。王树文不大,但是心劲不小,立刻选择离家出走,出去打工。

很不巧,他在路上碰到了劫匪。衙门的捕快也赶了过来。眼看时机不对,劫匪就把抢来的东西交给了王树文,心想着,等风平浪静再过来取。

结果可想而知,王树文被抓了。不管他怎么说,捕快不相信。没了办法。

到了大堂上,县令马翥,很快就听明白咋回事。不过,这家伙缺德无比,依旧故意错判,很快把王树文打入死牢,等待秋后砍头。

这其中和捕快刘学太,刘全太,有着很大的关系。

他们两个人整日里溜须拍马,深得马翥的喜爱。更让人想不到的是,他们在狱中收了匪徒胡体安的钱,然后把人悄悄地放掉。

王树文的出现,正好堵上了胡体安的缺口,这样的机会不好找。王树文可以死,但是咱家的官帽绝对不能丢。

案子结了,报送上级。道台简单看了下,认为没有毛病,就签发了死令。

到了刑场,看到周边的人,还有多年申诉的父亲,王树文的求生欲,再次升起。不停地喊冤,那声音犹如鬼魅,让人心寒。

负责监斩的开封知府唐咸仰,急忙喊停。把王树文押回牢房,然后迅速地把事情上报给河南巡抚涂宗瀛。

涂宗瀛听说是命案,不敢有任何地耽误,急忙安排人员调查。很快就查明了事因,他准备为王树文伸冤。

在这个紧要的关口,朝廷下发通知,涂宗瀛有了新的职务,即刻上任。得以这个缘故,王树文的伸冤暂时终止下来。

新任巡抚李鹤年,接手案件后,没有直接过问,直接让下属王兆兰和其他人一起审理。

王兆兰和镇平县令马翥相熟,关系自然不错。真的是冤案,马翥的前途就彻底完了。很多人已经签字,正好是机会。于是,再次判决王树文死刑。

负责审判的其他人都明白,这就是打击报复。为了日后不受牵连,大家就找到王兆兰,希望他改过。但王兆兰铁了心要保马翥,自然不听。

在这种情况下,这几个人啥也不再说,直接把事情报到皇上那里,让他定夺。

王兆兰听说了,准备把王树文提前弄死。奈何,光绪已经给李鹤年说,这个案子容不得忽视,必须把人给我看好,出事你担责任。接下来,刑部介入。

接下来,李鹤年开始耍威风。对刑部的要求根本不听,你想要案卷,物证,全部不送。催得很,就把无关紧要的拿过去。直到刑部恼火,李鹤年才送。

最终,刑部把王树文赌气离家,路遇盗匪,被迫顶罪的经过弄得一清二楚,同时要对地方官员给予严厉的处罚。

到了这个份上,李鹤年却表示不认同,认为刑部就是要保王树文,拆河南官员的台。王树文就是劫匪的同党,一直从事望风,看管,销赃。

刑部很恼火,不再顾忌脸面,直接斥责李鹤年,铁证如山,你还要不费余力地狡辩,你什么意思?非得这么整,刑部干什么?

不肯死心的李鹤年知道大事不妙,再次动用关系找到了刑部尚书潘祖荫。不过呢,潘祖荫是刑部的领导,真正办理这个案子的,是部里的官员赵舒翘。

潘祖荫很快做出决定,把这个案子在刑部停办,发回河南,让地方的官员自行处理,这变相把王树文搞死。

这样的法子,赵舒翘自然不乐意。他不顾潘祖荫是领导,对他展开猛烈的抨击。说他徇私枉法,舞文巧诋,然后当晚就递交了辞呈信。

或许是王树文命不该绝。这个时候,潘祖荫的父亲病故,为了表示孝心,他必须解除一切职务,回家守孝。

父亲的死,给了潘祖荫很大的打击,他一下子清醒了。临行前,他特意告诉新来的刑部尚书张之万,王树文的案子就该刑部管,决不能交给李鹤年。

张之万听从这个建议,秉公执法,还没有让赵舒翘离职。在他们的努力下,这桩折腾数年的案子,终于尘埃落定。

王树文无罪,当场释放。县令马翥,刘太安,刘学安,知府王兆兰,巡抚李鹤年等,或死或贬。连刑部中的不少官员,都得到了惩罚。

要知道,清朝对死刑的核准极为慎重。马翥判处王树文死刑,但他不能执行,必须逐层上报,到京师刑部。任何一个单位有异议,案件都要发回重审。

这么严格的方式,愣是成为了走过场。为了政绩,他们联手草菅人命,胆大妄为。你说,这样的王朝,他能不垮吗?(文/孙新合)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